每家证券公司设立的另类子公司原则上不超过1家。
证券公司是指的提供证券经营服务的企业,近些年来随着证券行业的发展,很多证券公司都开设了很多子公司,但随之而来的问题也有很多,所以也出台了相关的规定对证券公司的子公司问题进行管理。
各证券公司应当明确各类子公司的经营边界,不得开展非金融业务。一类业务原则上只能设立一个子公司经营,子公司应当专业运营,不得兼营。私募基金子公司限于从事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业务和其他私募基金业务;另类子公司从事《证券公司证券自营投资品种清单》所列品种以外的金融产品、股权等另类投资业务,不得从事投资业务以外的业务;证券公司设立子公司提供其他非证券类的金融服务的,参照《另类投资子公司管理规范》管理。
1.证券公司设立子公司条件:证券公司设立子公司,应当符合下列审慎性要求:
1)最近12个月各项风险控制指标持续符合规定标准,最近1年净资本不低于12亿元人民币;
2)具备健全的公司治理结构、完善的风险管理制度和内部控制机制,能够有效防范证券公司与其子公司之间出现风险传递和利益冲突;
3)具备较强的经营管理能力,设立子公司经营证券经纪、证券承销与保荐或者证券资产管理业务的,最近1年公司经营该业务的市场占有率不低于行业中等水平;
4)中国证监会的其他要求。
2.证券公司的业务规则有:业务风险隔离制度、证券自营规则、自主经营的权利、客户资金的管理。《证券法》第139条规定,证券公司客户的交易结算资金应当存放在商业银行,以每个客户的名义单独立户管理。具体办法和实施步骤由国务院规定。
投资20万元元增加中信资本资本,对未来另类投资业务持续看好,2023年许多公司实现了另类投资业务收入和净利润大幅翻番,6月7日晚些时候,中国银行证券宣布,为了满足中国银行资本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银行资本”)业务发展需求,公司计划14亿元支付给中国银行增加资本,中行资本增加到注册资本17亿元,增资完成后,中行资本仍为公司全资子公司。
拓展资料:
中国银行资本有限公司成立于2023年3月20日,原注册资本3亿元人民币。作为公司的全资子公司,主要从事另类投资业余宽务。根据中国银行证券2023年年报,中国银行资本在报告期内没有开始营业。公开信息显示,公司的主营业务将是产业投资、股权投资和投资管理。
由于另类投资业务具有较强的盈利能力,对另类投资子公司增资已成为证券公司的一带弊致行动。一年来,有12家证券公司通过民间增资、大股东注资等方式增加了注册资本。总共有8家证券公司注册资本超过100亿。深湾宏源证券(520亿元)、平安证券(138亿元)、中行资本成立于2023年3月20日,原注册资本3亿元。作为公司的全资子公司,主要从事另类投资业务。根据中国银行证券2023年年报,中国银行资本在报告期内没有开始营业。公开信息显示,公司的主营业务将是产业投资、股权投资和投资管理,由于另类投资业务具有较强的盈利能蠢毁族力,对另类投资子公司增资已成为证券公司的一致行动。一年来,有12家证券公司通过民间增资、大股东注资等方式增加了注册资本。
作为证券公司另类投资子公司的领先者,投资2023年新增投资项目70余个(包括科技创新板和投资),投资金额近40亿元。截至2023年底,总投资资产185.75亿元,营业收入28.06亿元,净利润17.59亿元,成为盈利能力最强的子公司。然而,该公司在2023年底只有29名员工,公司的创收能力令人惊叹。
今年上半年,38家券商共计实现自营收入707.9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9.57%;共实现约188.3亿元的承销业务收入,同比增长约17.92%。
中信建投、南京证券、红塔证券自营收入同比增幅均超过100%。例如,第一创业以固定收益为特色、以资产管理业务为核心打造特色券商。公司上半年营业收入14.2亿元、同比增长20%;归母净利润4.2亿元、同比增长102.0%。公司归母净利润增幅大大高于营业收入增幅,主要原因是报告期公司信用减值损失同比大幅下降、管理费用率以及营业税金及附加比率有所下滑。
从建国之后,国内的第一家保险公司是1949年10月20日成立的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也就是现在的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随着这些年保险行业的发展,在各类广告的潜移默化之下,保险更多被默认为是一种理财的方式,但它的本意还是一种保障机制,整个保险行业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保险已经成为金融四大支柱之一。
据统计全国范围内保险公司有200家左右。每家保险公司都去了解一遍不现实,本次就来看看营业收入前20的保险公司。如下图:
1、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这家是我国第一家股份制保险企业,生活中应该不可能没人没听过平安的大名吧,在全国平安都是响当当的,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平安集团已经变成了金融牌照齐全的金融巨无霸了。在2023年半年度中国上市公司市值榜单中排名第七。
2023年公司营业收入为116.88百亿,净利润14.94百亿,总资产822.29百亿。
2、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
我国第一家保险公司,属于国家大型金融保险集团,中国资本市场重要的机构投资者。旗下拥有8家子公司、1家全国性股份制银行广发银行和1所附属院校。
2023年公司营业收入为90.66百亿,净利润3.21百亿,总资产451.65百亿。
3、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人寿旗下专营人身类保险的子公司。2023年公司营业收入为74.51百亿,净利润5.82百亿,总资产372.67百亿。
4、中国平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平安旗下专营人身类保险的子公司。
2023年公司营业收入为64.22百亿,净利润8.25百亿,总资产298.89百亿。
5、中国人民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人保经过多年的发展现已成为综合性保险金融集团,旗下拥有10多家专业子公司,业务范围覆盖财产险、人身险、再保险、资产管理、不动产投资和另类投资、金融科技等领域。
2023年公司营业收入为55.55百亿,净利润2.24百亿,总资产113.27百亿。
6、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人保旗下专营财险的子公司。
2023年公司营业收入为40.47百亿,净利润2.49百亿,总资产59.56百亿。
7、中国太平洋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太平洋保险主要经营人寿保险、财产保险和再保险,是我国第二大财产保险公司,仅次于中国财险,也是三大人寿保险公司之一。
2023年公司营业收入为38.54百亿,净利润2.77百亿,总资产152.83百亿。
8、中国太平洋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太平洋保险旗下专营人身类保险的子公司。
2023年公司营业收入为26.81百亿,净利润2.05百亿,总资产129.15百亿。
9、中国平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平安旗下专营财险的子公司。2023年公司营业收入为24.73百亿,净利润2.06百亿,总资产41.36百亿。
10、中国太平保险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太平保险是我国历史上持续经营最为悠久的民族保险品牌,也是我国唯一一家管理总部在境外的中管金融企业。2023年,中国太平营业收入首次突破2000亿元,总资产突破8200亿元,管理资产规模超过1.4万亿元。
2023年公司营业收入为22.04百亿,净利润0.4百亿,总资产82.5百亿。
11、泰康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泰康保险是一家全国性、股份制人寿保险公司,公司总部在北京。泰康人寿实力雄厚,由中国对外贸易运输(集团)总公司、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等16家国有大中型企业发起组建。
2023年公司营业收入为20.38百亿,净利润2.21百亿,总资产93.54百亿。
12、华夏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华夏保险是在2006年12月成立的,总部在北京,是一家全国性、股份制人寿保险公司。2023年公司营业收入为19.68百亿,净利润0.08百亿,总资产58.63百亿。
13、泰康人寿保险有限责任公司
泰康保险集团旗下专营人身类保险的子公司。
2023年公司营业收入为18.2百亿,净利润1.91百亿,总资产84.29百亿。
14、新华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新华人寿是一家全国性专业寿险公司。2011年在A股和港股同步上市。
2023年公司营业收入为17.45百亿,净利润1.45百亿,总资产87.89百亿。
15、太平人寿保险有限公司
太平保险旗下专营人身类保险的子公司。
2023年公司营业收入为16.69百亿,净利润1.11百亿,总资产64.62百亿。
16、中国再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再保险(集团)是国有独资保险集团公司。旗下有6家控股子公司,经营业务涉足再保、直保、投资、传媒、保险经纪、教育培训等多个领域。
2023年公司营业收入为14.26百亿,净利润0.6百亿,总资产39.66百亿。
17、中国人民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人保旗下专营人身类保险的子公司。
2023年公司营业收入为11.79百亿,净利润0.32百亿,总资产44.03百亿。
18、中国太平洋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太平洋保险旗下专营财险的子公司。2023年公司营业收入为11.18百亿,净利润0.59百亿,总资产16.88百亿。
19、阳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阳光保险,国内七大保险集团之一,成立于2005年,是由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南方航空集团公司、中国铝业公司、中国外运长航集团有限公司、广东电力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等大型企业集团发起组建。
2023年公司营业收入为10.16百亿,净利润0.51百亿,总资产33.15百亿。
20、前海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前海人寿保险是2012年2月成立的,总部位于深圳,是首家总部位于深圳前海蛇口自贸区的全国性金融保险机构。
2023年公司营业收入为9.41百亿,净利润0.05百亿,总资产27.11百亿。
前二十强保险公司营收为703.61百亿,平均每家公司营收收入为35.18百亿。
其它的就不再评论。
作者简介: 乐山大佛,CHFP规划师,财经专栏作家 。公号: 大佛聊互联网金融 (ID:lsdf628)。
; 财联社(北京,记者 高云)讯,随着中证协公布券商今年上半年经营业绩排名情况,券商投行业务能力也得以曝光,券业投行上半年业务呈现“井喷”。
中证协公布的证券公司2023年上半年度投资银行业务净收入排名显示,今年上半年投行业务收入排名前十的券商分别是
(26.09亿元)、
中信建投
(19.04亿元)、
海通证券
(18.35亿元)、
中金公司
(16.12亿元)、华泰联合(14.17亿元)、国泰君安(13.93亿元)、光大证券(10.37亿元)、招商证券(9.38亿元)、国信证券(8.91亿元)、民生证券(7.42亿元)。
观察本次公布数据可以发现以下突出变化,受益于注册制改革,112家券商今年上半年投行业务同比增速均值为206.63%;
重新夺得投行业务收入冠军宝座,
国信证券
、
民生证券
成功晋级行业前十;上半年承销保荐收入排名前十券商中,华泰联合该业务上半年收入同比激增88.44%。
国信证券、民生证券各自晋升前十
对比去年同期投行收入行业排名,前十名券商排序有显著不同。
名次提升方面,
、海通证券分别提升1个名次,分别位居第一名、第三名;华泰联合提升2个名次,本次排名第5名;国信证券、民生证券颇具“狼性”,名次分别提升2、3个名次,两家券商成功晋级行业前十,分别位居第九、十名。
有名次上升则必有名次下降,
中信建投
由行业第一滑落至第二名,
中金公司
同样下滑一个名次至第四名,
光大证券
则连降两个名次至第7名,
国金证券
、
平安证券
退出行业前十之列,本次位居第13名、第17名。
长江证券
、
东莞证券
名次提升38个名次
对112家券商本次投行业务收入排名整体来看,50家券商排名提升,名次提升最多的前十家券商分别是长江保荐( 38)、东莞证券( 38)、
华林证券
( 34)、
中原证券
( 32)、
英大证券
( 16)、申万宏源承销保荐( 15)、国元证券( 15)、五矿证券( 14)、财信证券( 14)、中航证券( 13)。
名次下滑最多的前十家券商分别是
德邦证券
(-45)、
中邮证券
(-29)、
江海证券
(-28)、
华南(-25)、东亚前海(-24)、瑞银证券(-23)、华福证券(-22)、中山证券(-20)、国融证券(-20)、长江证券(-18)。
券业投行收入“井喷”
统计112家券商同比增速数据发现,券商投行业务上半年收入呈现“井喷”状态,112家券商今年上半年投行业务同比增速均值为206.63%。
收入前十券商及增速为
(44.98%)、
中信建投
(-3.11%)、海通证券(58.76%)、
中金公司
(4.61%)、华泰联合(77.68%)、国泰君安(49.54%)、光大证券(-8.88%)、招商证券(22.98%)、国信证券(52.80%)、民生证券(44.81%)。
行业投行收入排名前十的券商增速均值为34.42%,
中信建投
、光大证券今年上半年投行收入增速下滑,二者同比增速分别为-3.11%、-8.88%;
中金公司
投行收入增速缓慢,华泰联合增速最高为77.68%。
112家券商中投行业务今年上半年收入增速最高的是高盛高华(18200.00%)、
银泰证券
(1000.00%)、华宝证券(473.24%)、英大证券(393.39%)、华鑫证券(333.05%)、长江保荐(279.85%)、华林证券(245.24%)、东莞证券(229.80%)、中原证券(177.52%)、万和证券(145.83%)。
部分券商投行业务高增速或与其去年同期较低基数有关,
高盛
高华、银泰证券、华宝证券今年上半年投行收入排名分别为102、101、100。
华泰联合承销保荐收入激增近九成
2023年上半年承销保荐收入排名前二十券商分别是
(23.43亿元)、海通证券(17.86亿元)、
中信建投
(17.34亿元)、国泰君安(13.22亿元)、
中金公司
(12.71亿元)、华泰联合(12.55亿元)、光大证券(10.07亿元)、招商证券(8.77亿元)、国信证券(8.67亿元)、民生证券(7.14亿元)。
行业排名前二十券商的数据变化更具观察意义,同比增速最高的前十家券商分别是长江保荐(325.02%)、
申万宏源
(143.51%)、华泰联合(88.44%)、
安信证券
(81.67%)、中泰证券(79.17%)、浙商证券(65.89%)、海通证券(64.55%)、国泰君安(60.60%)、国信证券(55.23%)、
(50.33%)。
收入排名前二十券商中两家券商排名提升最快,分别是长江保荐( 38)、申万宏源(19),今年上半年收入排名分别是第18、19名。排名下降最快的5家券商分别是国金证券(-6)、平安证券(-4)、
东吴证券
(-4)、
兴业证券
(-3)、光大证券(-3)。
中金公司
夺得财务顾问收入冠军宝座
财务顾问业务收入方面,与去年同期排名相比,
中金公司
占据该项业务今年上半年收入首席位置,
由去年同期第一名降至当前第二名,
中金公司
该收其同比增速高达82.44%。
2023年上半年财务顾问业务收入排名前十家券商包括
中金公司
(3.40亿元)、
(2.67亿元)、
中信建投
(1.71亿元)、华泰联合(1.62亿元)、五矿证券(1.37亿元)、东兴证券(0.76亿元)、国泰君安(0.71亿元)、申万宏源承销保荐(0.70亿元)、申港证券(0.68亿元)、安信证券(0.67亿元)。
机构:注册制改革提升券商投行盈利能力
中航证券
研报称,通过券商2023年上半年业绩表现可以看出,第一,经纪业务和投资业务仍为券商两大收入来源。经纪业务的收入占比在近三年基本保持不变,投资业务的收入占比自2023年中期后开始逐步下降,与2023年相比已下降4.65pct。
第二,投行业务收入占比持续提升,
证券承销
与保荐业务收入占比与2023年相比提升3.25pct。注册制改革提升了券商投行的盈利能力。
第三,投资咨询业务收入增速较快,资管业务收入基本与去年同期持平,收入占比进一步下降,较2023年下降0.89pct。行业财富管理和资管业务转型稳步推进。建议关注投行业务表现较好、财富管理和主动管理转型较为成功的券商。
1、
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或“公司”),于1995年10月25日在北京成立。2002年12月13日,经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核准,向社会公开发行4亿股普通A股股票,2003年1月6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交易,股票简称“”,股票代码600030。 2011年10月6日在联合交易所上市交易,股票代码为6030。
2、海通证券
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通证券”)成立于1988年,是国内最早成立的证券公司中唯一未被更名、注资的大型证券公司。公司前身是上海海通证券公司,于1994年改制为有限责任公司,并发展成全国性的证券公司。
3、广发证券
广发证券成立于1991年,是国内首批综合类证券公司。公司先后于2010年和2023年分别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及联合交易所主板上市(股票代码:000776.SZ,1776.HK)。公司营业网点已实现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全覆盖,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有证券营业部256个。
4、国泰君安
国泰君安,国内领先的综合金融服务商和全能型投资银行,目前注册资本为61亿元人民币。始终以客户为中心、扎根于国内资本市场,是国内规模最大、经营范围最广、机构分布最广、服务客户最多的证券公司之一。
5、华泰证券
华泰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是一家中国领先的综合性证券集团,具有庞大的客户基础、领先的互联网平台和敏捷协同的全业务链体系。公司于1991年5月成立。2010年2月26日,公司A股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交易,股票代码601688。
6、银河证券
中国银河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股票代码:06881.HK)是中国证券行业领先的综合性金融服务提供商,提供经纪、销售和交易、投资银行等综合证券服务。
7、申万宏源
申万宏源证券有限公司(简称“申万宏源”),是由新中国第一家股份制证券公司——申银万国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与国内资本市场第一家上市证券公司——宏源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于2023年1月16日合并组建而成。
8、招商证券
招商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招商证券)是百年招商局旗下金融企业,经过二十年创业发展,已成为拥有证券市场业务全牌照的一流券商。2009年11月,招商证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代码600999),截止目前,招商证券成为中证100、上证180、沪深300、新华富时中国A50等多个指数的成分股。
9、国信证券
国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是全国性大型综合类证券公司,AA级证券公司,注册资本70亿元,在全国38个城市拥有54家营业网点,法定代表人为何如,现有员工9443人,其中公司本部员工1167人,本科以上学历人员占90%以上
10、东方证券
东方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是一家经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设立的综合类证券公司,其前身是于1998年3月9日开业的东方证券有限责任公司,总部设在上海,现有注册资本52. 82亿元,公司于2023年3月23日成功登陆上交所。